Pages

Saturday, February 11, 2012

重叠的背影 Overlapping Back Shadow


重叠的背影
近日,我买了龙应台和儿子齐著的亲爱的安德烈,随书附上一片DVD,里面有作者的读书会和她跟儿子互动的花絮,太超值了!
DVD里,龙应台亲口朗读一篇目送。不煽情,没有哽噎和过多的情绪起伏,她用平稳的声音,描述她跟儿子在不同阶段(7岁,16岁和21岁),彼此道别的情景。分离场景大同小异,但孩子年纪越大,彼此眼光交会时间越短,孩子从父母移开视线的速度越快。
她说:所谓父母子女一场。。。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,渐行渐远,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他用他的背影默默地告诉你:不必追
诚然,我又何尝不在追孩子的背影呢?在层层失望中,我埋怨他连回眸一瞥的情义都没有。
儿子庆华19岁,我
惊讶地发现他变得太多了!
以前,他老吵要我带他
去看影院。现在,新戏开演,他跟朋友结伴买票,全没考虑到要跟老爸同赏。
以前,全家共车,他滔滔不绝禀报当天发生的大小事。现在,他戴上耳机,我们变成透明人,偶尔想跟他说话,要求他拿下耳机,讲没几句,又把耳
机塞回去,继续听他的音乐。
以前,他期待全家出动旅游,一次波德申海滨的回程,他扁起嘴:为什么我们不在这里住?这里不舒服吗?现在,学校假期还未到,他已计划好跟同学到热浪岛,爬山,溜冰,看电影,吃大餐,节目满满,但留在他节目外的总是这个老爸。
以前,他收拾泳裤,等我周末跟他到游泳池戏水。现在,我见户外阳光普照,建议同去游泳,他懒洋洋躺着,没好气说:我不喜欢游泳,boring!”
我的记忆堆砌太多的以前;我的生活要面对太多的现在,都因为我还竭力追逐他的背影。
朱自清也写背影,那不是孩子的背影,是爸爸的背影。熟悉的文字:他用两手攀着上面,两脚再向上缩;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,显出努力的样子,这时我看
见他的背影,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。。。在晶莹的泪光中,又看见那肥胖的、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。
以前,我读朱自清的背影,从他的文字中体会到平淡父爱的伟大,我悄悄告诉自己:我一定要好好孝顺爸爸。

现在,我读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,从她的不必追意识到放手的需要,我切切提醒自己:我要学习放手,让孩子也学习成长。
两个背影,有岁月中的苍老和嫩壮;有脚步里的蹒跚和稳健;有额上的皱纹和丰满;有目光的呆滞胆怯和炯炯聪慧。。。所谓父母子女一场,在两个背影重叠,彼此扶持的那一霎那,我寻着孝亲的光辉。

星洲日报,星云 - 2008710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