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耶稣走过一趟中国广西乡区(二)
侍 者摆上热烘烘的菜肴,都是环江县的风味;有土鸡,牛肉,羊肉,馒头.木薯,地瓜(番薯),火锅和新鲜蔬菜.最地道的是切成厚片的香猪,猪片黑色,非黑酱油 所为,乃猪肉原色.连皮带肉进口,清脆爽口,略带香甜,毫无一般猪肉的淡骚味.环江人口味重,喜欢将肉沾辣椒吃,我却偏爱原汁原味.
昨天的晚餐也同样丰富,我毫无顾忌大块朵颐,吃得开心.现在我却瞪着丰富菜肴,食欲全消,只勺点汤,挟几片肉,吃点蔬菜填满肚子了事.
我想起午间吃饭的的孩子.
校 长领我们到两间学生宿舍.住宿生住得离学校太远,无法每天步行回家,逢周末才有机会跟家人团聚.每间房有六张上下阁的旧床,攀上爬下都在摇晃.晚上一张床 挤3 到4个学生,活象罐装”沙丁鱼”.这小小的空间却是学生的全部,他们在房里睡觉,温书,洗刷,洗藻,吃饭,游戏……………
校长掀开个巨型蒸笼盖子,里面有约莫30个饭盒,一个叠一个,把镬挤得满满(拥挤似乎是这里的常规).孩子很有次序排队领自己的饭盒,向校长鞠个90度躬,说:”谢谢校长!”这些都是孩子家人每个星期准备的米饭.
”校长,他们的配菜呢?”我问.
他尴尬笑了笑,”这些孩子只吃白饭.家里太穷了,有米饭吃就很好了,哪有钱买配菜呀?家境稍微好点的,父母会给他们准备点蔬菜汁捞饭.”
领过饭盒,孩子都坐在床边狼吞虎咽地把白饭扒进口,一边吃一边嘻笑玩乐,不时抬头对着这班陌生人傻笑.对孩子来说,咽下没配料的白饭是理所当然,他们不自卑,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.他们在赤贫线下生活,长期没均衡营养的处境红了我们的眼睛,酸了我们的心田. 

“这里的生活水平低,每日只需要人民币1元就能给一个孩子足够的生活和教育费,包括有些许配料的饭.”校长说.
“那么,每天马币50仙就能给一个孩子有希望的明天.”我不禁哽咽.多少马来西亚的孩子,路上看见50仙都懒得俯身拣起来呢!
“爸爸,我要领养一个孩子.”女儿在我的耳边悄悄地说.”我只要少吃点零食,他就有书读,也能给他吃得有营养,不必天天吃光有白饭的午餐了.”
诚然,看见如此贫困和需要,我们该为自己所拥有的感恩,更要与他们分享了!
中国报,副刊-2007年6月24日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